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创立50年的下一步  持续探索回应时代需求
2021 10月 22 By astrill怎么下载 0 comment

左起为洪建全家第三代洪裕钧、基金会副董事长张淑征、洪建全基金会董事长简静惠。

张淑征总是在忙。抵达建筑事务所时,她还在上一个工作会议中。十分钟後,她飒爽起身,开始向大夥分享起新锐艺术赞助计画,神采奕奕、丝毫不显疲态。从十一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台湾松下电器洪家第三代长媳,再到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以下简称洪建全基金会)副董事长,张淑征的角色切换看起来轻松写意。而这样身兼多职的生活,在这个大家族中似乎是项传统。

张淑征的建筑事务所位於博爱路大楼内,这里同时也是洪家成立的国际电化公司旧址。1972年,由第二代长媳、洪建全基金会董事长简静惠推动的《书评书目》杂志也是在同一地点创刊。作为台湾第一本兼具书讯和书评的专业杂志,《书评书目》在1970年代引领文坛风骚,停刊40年後,今年宣布将线上复刊。

时光飞逝,简静惠和张淑征这对婆媳的身影互为镜像,不只映照出洪建全基金会传承与创新的历程,也可以从中看见台湾半个世纪以来的文化脉动。

时代的起点

1913年出生的矿工之子洪建全,14岁从公学校毕业後,去了专卖书籍、唱片和留声机的文明堂做店员。在那里,他不仅习得一身修理收音机的好手艺,也开启了「国际牌」收音机等家电产品和零件贸易之路。

1962年,洪建全和松下电器合资成立台湾松下电器,并成立国际通信机器公司(後改名国际电化商品),代理并销售松下的电视、音响、洗衣机等家电产品。随着台湾经济起飞,洪建全的事业版图逐渐扩大。1971年,他成立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代表台湾第一代创业家对社会回馈的心意。

自创立第一天起,基金会就由简静惠负责主导。简静惠毕业於台大历史系,後赴美国罗耀拉大学研读教育研究所,并在那里与洪家长子洪敏隆结婚。回台後,洪敏隆接掌国际电化商品公司,简静惠顺着当时社会风气,进入公司负责财务。

基金会成立後,简静惠上午在公司帮忙,下午到基金会做事,每天忙碌奔波,还要为基金会跟公公洪建全争取营运经费。丈夫过世之後,简静惠退出公司业务,专心带领基金会。「我从来不是为了自我完成,」她说:「我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教育文化的行政工作者』,基金会要做的是一般商业机构或政府机构没有做的事。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社会、为了大众。」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reviewbooks/posts/131330709239935

成立50年来,洪建全基金会推动的各项会务屡创社会风气之先。除了创办《书评书目》杂志,还设立洪建全儿童文学奖以鼓励本土儿童文学创作,也运用自家生产的音响设备成立视听图书馆,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艺术总监简文彬和音乐制作人李寿全都是当年的图书馆会员。

此外,简静惠还筹组台湾PHP素直友会读书会,推出洪敏隆先生人文纪念讲座。并在1995年成立书院风格的敏隆讲堂,以文、史、哲、艺为核心,推出一系列课程,讲师群包含历史学家许倬云、作家杨照、音乐学家刘岠渭、哲学学者傅佩荣等一代文人,影响台湾後续的各式人文讲堂风潮。

新世代接棒

面对基金会的下一个阶段,重责大任落在洪家第三代长子洪裕钧和媳妇张淑征身上。笑说自己是「和基金会一起长大」的洪裕钧,出身於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与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平面设计系,是一个以设计思考爲核心价值的连续创业家。他曾设计Skype专用话机Free-1,当红时期销售百万台。

後来创立爱比科技(IPEVO),互动教学产品获得六成以上美国公立学校采用。接着又跨足电动车领域,与特斯拉前工程师一起创办行竞科技(XING Mobility),打造全台第一辆电动超跑,目前也是台湾松下电器董事长,专业背景横跨工业设计和科技创新。

洪家第三代洪裕钧与妻子张淑征接棒洪建全基金会的下一个阶段。

张淑征出生於马来西亚、後移民加拿大,原本规划研读科学学系并成为外科医师,没想到偶然被一本建筑书吸引,就此立定志向,踏入建筑设计领域。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硕士毕业後,她任职於国际知名建筑事务所Bernard Tschumi Architects、OMA香港事务所、荷兰办公处以及Patkau Architects,27岁时更以国道三号清水休息站的设计惊艳大众,而强调独特环保策略的华邦电子竹北大楼和以极简弧墙结构巧妙融入大自然的垦丁湾卧民宿,则是她近期的代表作品。

两人各自拥有的跨领域和国际化背景,确立起洪建全基金会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张淑征加入後,除了原有的古典人文领域,当代新锐艺术也被广泛纳入视野之内。

「一开始对我来说,当代艺术是其实一种escape(跳脱)!」张淑征笑说,自己从小就喜欢艺术,最早接触基金会事务时,主要是觉得建筑行业劳心劳力,如果可以偶尔跳脱到心爱的艺术领域喘一口气也不错。不过,随着参与程度越来越深,她发现同样身为创作者,对於艺术家面临的困境特别感同身受。

其实洪建全基金会对艺术创作的关注始终不断,除了是台湾最早赞助云门舞集的单位,也曾经赞助许常惠和史惟亮整理台湾民族音乐、歌手陈达出版民歌专辑。不过,在新世代接棒之後,基金会的艺术赞助计画又更细致完整了。

https://www.facebook.com/HongFoundation/posts/280179333975353

「台湾有很多硬蕊前卫的当代艺术家,以各种不同创作形式颠覆传统美学讲求的真善美,启发大家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身旁的一切和惯常的价值观。我认为我们应该要更强化基金会的理念,设定长远的计画,尽量不要以散状方式赞助。」

张淑征说,目前见到的展览大多是依主题邀请多位艺术家参与,但与其老是在找人、做档期,她更想回归到文艺复兴时期梅迪奇家族的传统作法,不只将经费灌注到有才华、有潜力的创作者身上,还提供各项技术和行政协助。「那会是一个更大的生态系!」

2007年起,基金会成立「觅计画」,针对不同阶段的当代艺术创作者提出「雨棚计画」、「问问题计画」、「铜钟艺术赏」和「认养计画」等方案。雨棚计画针对刚起步的年轻创作家免费提供展演场地,领域和主题不限,表现形式从展览、表演、电影、演讲到座谈都可以,基金会还会协助行政细节和布展。

当艺术家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创作思路,则可经由问问题计画获得支持,委托创作一件全新的作品,而且基金会不要求作品所有权。「我们唯一的要求就是作品出国参展时要并列基金会的名字,另外因为基金会的教育性质,艺术家需要加入公共参与的元素。」

张淑征说,问问题计画以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提问,探讨文化和生命的本质。例如2016年张硕尹和郑先喻创作的〈Do or Don’t?〉就是在玻璃箱里养殖上千只蚊子,当观展人玩游戏时,蚊子就会被吸引到捕蚊灯前,并被电击死去。透过做与不做的选择,启发大家重新思考自己对生命的价值判断。

2016年艺术家张硕尹的「问问题计画」,在玻璃箱里养殖上千只蚊子引导观者与其互动。

至於铜钟艺术赏和认养计画,则更适合已经到达一定创作阶段,且作品内涵可以跨越国境和文化界线的艺术家,像是由编舞家黄翊创作、融合了人文艺术和科技元素的《小蚂蚁与机器人》就是2020年认养计画赞助对象。

云和石的结合

「当年国际牌销售的收音机、音响和电视机,其实都是传递文化的载具,因为有了硬体,才有文化的延伸。这也是我们会投入教育文化赞助的原因。」洪裕钧说:「我父亲洪敏隆曾说,文化像是云在天上飘,产业则像石头一样,作为社会的根基。而我认为『文化创造产业』,人文艺术就是启发未来产业的关键,这会是基金会下一个阶段的目标。」

洪裕钧指出,艺术、文学、音乐创作是推动台湾社会发展的动能,面对下一个50年,基金会更要发扬开创精神,推动和支持前卫思想与创作,以更符合当代的议题与形式,关注当代艺术、设计创意与科技等新领域,让文化与产业更能彼此激荡,创造新的社会思潮与典范。他相信,这些新锐艺术会逐渐形成影响力,进入主流大众循环中,并让文化与产业激荡出更多能量。

一旁的张淑征翻着正在紧锣密鼓制作的《洪观时代:洪建全基金会50年》影像书初稿,笑着说:「融合当代艺术、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和科技创新领域是我们对基金会长远的梦想!」

https://www.facebook.com/minlongforum/posts/4526130597426205…